欢迎访问甘肃建投天水商砼集团!
 首页 > 建投要闻 > 列表
滋养建筑人的建筑意境
时间:2016-01-21 09:00:00 来源:

    编者按:城市是有情的,建筑是有情的。谈起对建筑的情感,我想不会有人比建筑人更加真切与深刻。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建筑人对建筑美的发现是从不曾缺乏的,檐角秀丽,屋顶奇巧,从《河西汉明长城》到《走进拉卜楞寺》《高迪的建筑》……我们甘肃建投的职工对建筑美的探究与追求不曾停止。在甘肃建投“匠心营造  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熏陶下,甘肃建投人对建筑意境,进行着不断地实践与诠释。

    ——读它方知为何我的眼里是这样的风光;
    ——读它方知为何会有这样的城市布局;
    ——读它方知社会、城市,价值观、世界观与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5年6月2日,我在甘肃建投宣传部参加会议,宣传部给我们通讯员发了《建筑的意境》一书。并说“作为建筑企业的宣传报道工作者,读了这本书,才能懂得怎么描写建筑物,写好稿件”这话我是听着新鲜。接到这本书,也未解其奥。只是被它简朴的外表所吸引,随意放了段时间,直到九月份,才有了真正系统阅读,这一读,竟读出一个世界来。
    一、一建一凡尘,一筑一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类创造的奥秘,灯塔似的伫立在浪花飞溅的礁石之上,偶尔为航船指引一下方向,就长时间地隐没在黑暗中了。然而总有人不经意地掀起一角,让我们有机会窥测其中的奥秘。奥秘——往往是最寻常的事物,你见与不见,它就在那里。萧默就是这样一位带我们走进那些看似寻常,然而却充满了奥秘的智者。
    文化积淀、渊源传承。萧默,1937年7月生,湖南衡阳人。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建筑学家,师从梁思成,主要从事建筑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1961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曾在新疆从事建筑创作。1963年调敦煌文物研究所从事建筑历史研究。1981年起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研究员,曾任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建筑意》辑刊主编。从他的著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敦煌艺术对他在建筑历史与人文、社会、自然的影响力。看到三分之二处时,有些舍不得看下去,也想着给自己一个反刍、深入思考的机会吧,这一放下,就是一个多月。再次翻阅时,确乎有了与前面看时不一样的收获,对萧默的思想意境和人类思想与物质结晶——建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层层剥笋深深意,片片涟漪脉脉远。全书分十章,让建筑带着历史、文化、风格、变迁、园林、城市、宗教、社会烙印游走,在时空经纬之间,织就了建筑不是建筑,建筑就是建筑,建筑不是简单的建筑,建筑不是你看到的建筑,这样一些看似错综复杂,却又极具逻辑推理的结论。萧默先生跳出建筑三界外,阐释建筑风格形成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顺应和谐。他严谨的学问是建立在古今中外翔实的案例、知识的拥有上,从结构、材料、花纹的解剖,到肌理气质,他深入建筑物对每一条纹理、每一个力的组成,都有着鞭辟入里的论证,令人身临其境。告诉我们建筑是用来思考的艺术,是站立的审美观。
    二、从此岸到彼岸——设计师以所处时代的语言,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价值观。优美的文字与深邃的思想相结合,就具有了带读者远足的恒久力量。
    本书让我们看到了语言的意境,它改变了建筑的温度和静默。以饱满的热情、诗情浓重的意境,描绘了建筑物的思想历史联系到了地质、文化的必然。如同灿烂星空,时刻照亮着读者思考的道路,贯穿着历史的恢弘背景和政权组成结构。中西方文明的基础元素区别,封建社会存续的原因,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原因,皇权、教会等深层次的社会发展脉络,被他描述的如同泾渭之水。在萧默的笔下,建筑物成了故事的讲述者、风情的舞蹈者、文化的讴歌者。
    以致,我们看待今天建筑,对其解构能力大大提高。火柴盒式建筑、城市缺乏纵深较大广场都说明了今天生存空间的逼仄。去北京欣赏故宫、圆明园,去苏州游览留园、拙政园,去领略乌镇水乡、平遥古城,不正是对今天这种人满为患、边角不遗的建筑风格的否定吗?满塞不遗反映了不成熟的社会心态。故此,可持续发展思想,即让发展速度在一个社会资源能力心态都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它是对中国社会转型的精准要求,切中时弊。
    高山流水、畅叙幽情。本书结构,安排地恰到好处。他好像不在意,也不强调谁先与读者见面的顺序。一经顺着哗哗流淌的小溪向前走,穿过森林、沟壑、山丘,就好似着魔似得,按照萧默先生的剧情,成为不断展开的情节中的一位演员。甚至,你也渐渐摸出些门道来,也能预测下一步情节在哪里转弯、在何处激起水花了。就这样由材料带出结构,由建筑而文化,由经济而宗教,带你高高兴兴旅游一般,飞掠在中国、英法、俄罗斯、美国,遨游在亚洲、欧洲、美洲。一路走来,一段段旖旎风光,不同交响,就画卷般多彩地展示出来。
    三、从故宫到凡尔赛宫——从古至今,每一种风格的建筑,都不可能没来由,莫名其妙的站立在你所经过的路旁,只有你才是匆匆过客,而它则书写着永恒。
    环视现实、拂去历史的尘埃,建筑存在的理由各式各样,但都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在那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的,如政权需要——张掖大佛寺、武威报恩寺、西安慈恩寺,以建筑的形制彰显统治者思想;如气候使然,莺歌燕舞、杏花烟雨的江南,大漠戈壁、高山流水的北国,气候给了建筑结构最朴素的理由;建筑结构也决定作家笔下情节设计和爱情展开方式。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相遇,是因了宋式建筑窗户的撑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是罗密欧能爬上朱丽叶所住后花园的欧式阳台。在萧默捻熟翻动间,赫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圣彼得教堂高昂、健康、欢乐的基调,哥特教堂冷峻、空灵、忘我的神秘。
    萧默先生在这本书中打开了,建筑史就是心灵史和社会凝聚史的真谛。不同社会形态、就会有不同的建筑形态、环境布局。建筑是历史与自然科学宗教文化的统一,是王权、君权、神权的象征。是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价值观、等级秩序、社会形态的集大成者。
    中国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区别,在中美两国的中央政府驻地建筑结构、城市布局就能得到充分说明。白宫、五角大楼包围式结构。表现在外交上,其思维方式就是不给别国留有余地,总是采取围堵方式;而从中国北京城布局看,中轴线就表达了超稳定社会结构。外交上多表现为中庸平衡、棉中带刚。2015年9月3日,胜利日阅兵前,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在故宫午门前迎接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国际友人,即通过故宫表现了平衡性的隐含语境。
    唉!说来也是阴差阳错,清朝皇廷沉浸在营造精美园林小天地时,英国完成了光荣革命的飞跃,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一个交错选择竟成其后三百年国运强弱始肇。建筑对一个民族、国家的战略力量配置显而易见,任何防御体系建设,都无法阻挡进攻者踏入,只会消磨自己的血性和战斗力,长城、马奇诺防线即为明证。王朝不再强大,要么遇到了更为强大的新生力量,要不自己把自己变得不那么强大了。
    四、建筑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综合结晶——建筑不是艺术的偶然,而预示着历史的必然。透过岁月的重重迷雾,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依山傍水的亭台楼阁、轩榭廊坊的中国味道和太极推拿的中国功夫。
    建筑是意识形态的综合性产物——相信吗?建筑史也是阶级斗争史呢!风云际会、更迭扭转、兴起灭绝,莫不是伴随着阶级的存亡,国家的兴衰。战争的铁蹄冲杀突进与建筑的风格起承转合此消彼涨。在人类历史的画卷中呈现冷暖温情的转换。
    建筑由谁设计,就为谁构建的生产关系服务,在设计与被设计间,总结历史,预示未来。萧默以中西建筑管窥蠡测着东西方文明对宇宙、对宗教、对国家的认识和文化背景、思想渊源、生存方式的千差万别。
    萧默以建筑为楔子,进入了社会结构分析。中国的建筑群整体布局表现为皇权至上,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城市是皇权的舞台,是封建制度强大的城堡。欧洲城市布局则表现为宗教意志,教会至上。小国寡民式的众多邦国和工商自然增长的动力。权利中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中外建筑,塑造了不同的性格和社会结构。西方以教堂建筑影响人们的思想,哥特式教堂好似直接指向蓝天的长剑和拜占庭的大穹窿,其外张、饱满,充满力度感,塑造了西方人,探索冒险进攻性格,才有了影响历史进程,臭名昭著的海权殖民扩张。中国宫殿宽厚稳重的站立大地似盾自守,以宫殿、皇家园林构筑社会秩序和价值取向,民间建筑屋顶处处凹曲线,凹曲面的内凹,综合塑造了中国人农耕文明的中和内敛性格。
    五、我们就是这文化意境元素的创作者——从建筑律动变化感受生机勃勃的时代春潮。从城市建筑群,兰州新区领略人类对物质的统领高度。当然,我们不能只在当下,而要拥有昨天的记忆、今天的创造、明天的憧憬。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1978年,中国的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以至一些新建的园林等,都毫无疑问呈现了新风格。这一风格与欧美的现代风格较为趋同,我们称之为现代化。当然,也与这一时期新材料、新技术大量地出现有关,如玻璃幕墙、钢结构等的出现。他们支持了建筑物向天空成长,向大地融入的力度。但是我们又会看到中国传统元素在新建筑领域的应用。如多么现代化的银行,在门前都会摆上一对石狮子,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顶部是中国铜钱的变形图,城市的中心广场,还是保持了以往的庄严平阔。中国并没有一味地以西方建筑为范本。充分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是以自己的风格,自主的节奏进行,改革开放是真正的全球化和民族化,而绝非西方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
     从我们自身承揽的建筑物中也可得到解读。甘肃建投在甘肃临夏建设的群体建筑,如大剧院、医院等设计风格,具有鲜明地民族特色;由甘肃五建承建的白银地质博物馆,其外形为矿石造型,夜晚又在其底部打上深红色的灯光,就是一块燃烧的烈火,传达着强烈的信念,明确地告诉来访者白银的传统。这些都充分地检阅了民族自信和反思能力。
    说说现实的例子吧。甘肃建投管理方式和生产力就书写在机关大楼的三次变迁中。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四四方方毫无特色的造型,通体被覆盖上深绛红色的“红大楼”,正是那个时代意识形态的外在反映,尽管最不起眼,但在老建投人心中,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到了七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总公司的大楼是颇有中国传统造型的歇山顶式建筑,两侧三层,中间隆起六层,两侧平阔的大平台和低矮的女儿墙,都显示着管理中心的权威,其主色调为墨绿色:而到了本世纪的二OO六年,甘肃建投拥有了一幢二十八层,可以俯视远山黄河,耸起于西津路的标志性建筑,也正应和了自己进取意识和成长历程,其主色调为深蓝色。由绛红至墨绿再深蓝,由四方至歇山顶再高耸绝非偶然,它引领着国有企业、建筑业管理方式、意识精神的变迁、起伏和升跃。
    建筑业是设计理念的贯彻者,冰冷粗粝建材的生命赋予者,从蓝图到伫立的完成,经历了由设计到施工,由综合到分离、由集中到个体的工业化生产流水线,是唯一从原始社会至当今社会都没有改变流程,却是不断进步的产业。
    建筑是人类心灵坐标在大地的丈量,建筑人是建筑的孪生兄弟,是人类中的特殊群体,承担着建筑行走的脚步和姿势的塑造,他们将思想、智慧和汗水抛洒、凝结在建筑的每一个点,在某一个时段,展阅着人类共同的生存、生活空间。将这高高飘扬的旗帜擎起,挥舞着、创造着从建筑到城市的激情,由是拉伸为点线面组合的立体画卷。谁会说建筑人粗糙,他们将完美的作品矗立大地;谁会说建筑人浅薄,他们让冰冷的建材,演变为温暖的城市乡村、万家灯火。建筑人,你可曾想到,思想意识流和生产力、生产关系演进的轨迹,有你不经意的铺筑?建筑人,你可曾会说,你的眼里不仅有荒凉,还有繁华,还有妻儿老小等你渐行渐远的脚步转向家的方向?
    建筑、建筑业当这些由哲理组成的名词在物质与意识的统领、组合之下,成为人类在这颗蔚蓝星球的符号,行走在大地的建筑人,或为之设计、或为之建设、或为之讴歌,前方是广阔无垠充满生机的未来,而在身后,却是人类物质文化累加的土地和高山,就会充满了传承、创造、创新的力量,油然而生的是对这个世界的感激和责任,只因我们是建筑的受益者和开拓者。这就是萧默先生和他的《建筑的意境》带给我巨大的心灵冲击和思想风暴。


 
相 关 新 闻


相关热词搜索:
建筑人 意境

上一篇:2016年甘肃省建设信息(之二)
下一篇:“建工瑞景”小区荣获甘肃省“优秀住宅小区”荣誉称号


图片新闻
 
喜迎建党101周年 歌声嘹亮颂党恩 公司党支部走进天水工业博物馆 开展主题党日实践活动 激扬青春活力 凝聚奋进力量 公司党支部赴武山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慰问信 公司召开2020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发展中的甘肃建投天水混凝土有限公司 公司召开2019年度工作表彰总结大会
版权所有:甘肃建投天水混凝土有限公司 备案号:陇ICP备15000297号-1地址: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甘肃建投天水总部经济城大厦15楼 邮编:741000
电 话:0938-8305706 业务咨询:0938-8305706 技术服务:行云设计 

甘公网安备 62050302000164号